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集中展示了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此次阅兵不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中国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从装备展示到编队设计,信息化元素贯穿始终:
尖端装备的信息化集成:新一代主战坦克、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等装备展示了全球领先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这些装备通过数据链系统实现战场信息共享,形成"侦-控-打-评"的闭环作战体系
。
模块化编组与联合作战:阅兵首次采用"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等实战化编组模式,打破传统军种界限,体现多域协同作战能力。例如,99A主战坦克与04A步战车、直-10武装直升机形成地面突击集群,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协同作战
。
新域新质力量的突破:无人化装备如蜂群无人机、水下无人潜航器,以及智能对抗系统如激光反导系统、电子干扰车等首次成建制展示,反映中国在电磁频谱域和网络空间的非对称作战能力
。
互联网技术为新时期阅兵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通过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商业视频平台,全球超过10亿网民可以实时观看阅兵盛况。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等平台则提供了碎片化观看与互动分享的渠道。
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的出台,规范了互联网军事信息的传播秩序,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又为阅兵相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制度保障。
技术应用的创新化:互联网技术为阅兵训练提供了支持,如北斗定位系统用于精准训练,模拟仿真技术用于预演,定制式训练计划通过互联网平台分发等
。
新时期阅兵信息化与互联网信息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关系:
技术层面的融合:互联网为军事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传播渠道,而军事信息化的发展又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例如,阅兵中展示的预警指挥系统需要高速互联网支持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
。
应用层面的互补:信息化装备在阅兵中的展示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才能最大化其展示效果和教育意义。同时,互联网平台也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化内容来吸引观众
。
发展层面的促进:军事信息化需求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如对高带宽、低延迟网络的需求促进了5G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又为军事信息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阅兵信息化与互联网信息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
智能化程度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阅兵装备和互联网传播中得到更广泛应用,如智能解说、自动剪辑等。
沉浸式体验增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阅兵观看体验。
安全防护升级:随着网络威胁的增加,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的安全防护措施将不断完善,确保信息传播的安全可靠
。
新时期阅兵信息化与互联网信息化的关系,体现了国防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增强了国民的国防意识,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Copyright 2003-2024 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炎黄网络 版权所有 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皖B1.B2-200700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1.B2-20070016-1] 皖公网安备:34019202000382 联系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5号同创科技园1号楼17层1701-1703室 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400-0000-786